有些公司把粉丝变成了黄牛,从而通过二次倒卖扩大了产品效应,这是一种营销的成功,我们称之为术,但是术,真的能支撑起一个千亿市值的公司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得话题。
光明网的刚子做了一个网站,名叫天之刚子灯具网,出于对这个底层网络编辑创业的同情,铁岭的娄老师给他投了1美元,要求占股0.00001%。没想到刚子居然对外宣称,自己的网站估值100万美元。
这是一个笑话,但类似的笑话每天都在互联网圈里发生。这是一种销售上的术,很多未上市的公司喜欢借此给自己脸上贴金。这些营销把式最早见于电视购物的侯老师,后来它换了一个传播媒介 ,来到了互联网领域,并被包装成一个完全时尚的名词–互联网思维。
很多公司都在身体力行的实践着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我们可以列一个很长的名单,小米、乐视还有联想。在这个互联网思维的鼓吹下,诞生了很多IT爆款产品,比如小米手机、乐视电视、小新电脑、黄金斗士手机。
上述产品都被冠上了类似的互联网词汇,比如秒杀,售罄,排队。但这些数字是否全部真实我们不得而知,原因是上述公司并不全都是上市公司,在以往的商界,信口开河的案例比比皆是。与他们所面临的道德的拷问相比,漫天说谎的成本太低。所以,我们挑一家上市公司来研究,原因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大陆以外的资本市场,其对公司透明度的要求几乎是苛刻的。
2013年4月,联想推出小新PC,仅用7分钟就销售2万台,平均1秒销售47.6台。如果你觉得这一数据没有意义,那么通过一个简单的对比或许可以让你了解更多:联想是全球第一大PC公司,Lenovo PC一年销量是5244万台,平均1秒钟销售1.7台。这意味着,通过互联网营销获得的销量是平时的数10倍。
小新营销的成功,是术。
联想成立了粉丝俱乐部,还有小黑俱乐部。这些联想的粉丝,可以参与联想产品从设计到研发的各个环节,并且可以和联想的决策人员反馈来自网民的声音。联想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粉丝,这帮粉丝通过口碑宣传带着着联想产品的二次销售,并且帮助着ThinkPad这个品牌被联想接手后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热度。
小黑粉的经营,这也是术。
不过,对于联想来说,7分钟销售2万台小新PC是没有意义的,中国讲求“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小米也曾被摆上过联想的案板。对于联想来说,单纯的讨论术并没有意义,他们更看重的是术背后的道,这里面涉及着联想几十年的经营。
与联想多少有类似的,是一位台湾的老人,他是宏碁集团的创始人,名叫施振荣,他热衷于讲道,商道、棋道、王道和变革之道。他同样建立了一个IT帝国,并且把其中的几家送上了资本市场。它的公司,同样在风雨中飘摇了超过30年以上,并不断前进。
或许,会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从市值的角度来讲,这家公司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这儿,我想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1984年的全美十大个人计算机软件公司评比中,微软排名第二。到了2001年,微软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一。前十名里的其他九名,都从排名中消失了。
一个公司红火三年五年并不值得称道,但一个企业可以存在30年,绝对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道,它和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比如,公司理念
在2013年度经济人物上,董明珠点评了雷军和他的小米。董明珠指出“雷军没有共赢的思想,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别人,如果卖不掉就变成库存,或者甚至什么什么样的问题,雷军只抓销售。”
但对于联想这种公司来说,讲究的是和合伙伙伴的共同成长。即使处于PC产业链上游的英特尔,也喜欢把当年扶持联想和联想共赢当作一种美谈。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哪家公司会把小米挂在嘴边,相反,来自高通和MTK的反馈,似乎对小米有所不满。
比如,供应链管理
在那些秒杀、售罄的背后,永远是期货和无休止的排队。以小米电视为例,这家公司的电视批次出货量以千计算,其中一大部分又流到黄牛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在小米并不是个案,而是全部。在小米的逻辑里,让用户等待是没有关系的,等待的越久越容易引发持续的热度。
联想注重的是供应链管理,即使在泰国洪水肆虐、硬盘短缺的年代,联想产品也没有囤积居奇或者涨价;再对于小新来说,作为一个测试互联网热度的产品,联想对这个产品的规划是这样的:打造成一个系列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敞开供应。
比如粉丝
在粉丝概念出炉以前,联想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以前面提到的小黑粉为例。这些人本身就是联想的用户,他们甚至不止一次两次的购买联想产品。联想一直就有粉丝的基础,只是互联网时代,他们有了新的名字。
而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公司手中,粉丝被无限制的放大,甚至被群魔化成水军或者黄牛。他们热衷于抢购小米的产品,并随手倒卖;他们对于相左的意见破口大骂,并且这种现象司空见惯。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表面上,大家在互联网营销的范畴下做着类似的事情,但扎根于这些公司背后的,确是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
就好比《激荡30年》里提到的,有时候你辛辛苦苦做一个产品,不如在某个夜晚喊出一个新概念,财富的聚与散往往随着大势的摇摆而定。在互联网思维的鼓燥下,不管是传统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在喊出新概念,但这都是术的范畴,隐藏在这些公司背后的道,才能决定他们走多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