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已经炸锅了,大部分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冷静探究乌克兰事件起因

想到要撰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翻看了一下中文媒体,报道较为碎片化,一些微博上的流行看法也是注重感性而欠缺理性的和综合性的观察。

(图片 1,检索时间 2014 年 2 月 23 日)

上图 1 所示的是对 Twitter 内从 1 月 24 日到 2 月 23 日一个月间的内容进行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2 月 17 日 -2 月 21 日之间乌克兰事件进入爆炸性阶段,吸引了全球用户的注意,但是从图 1 中我们也能分析出,其实大部分的世界用户对于这件事件发生的真正导火索 Euromaidan 并不清楚(或者已经不关心),而只是更倾向于激烈的过程。所以总体来看,撰写一篇文章来将整个事件理性且尽可能排除干扰信息的描述出来,无论对于普通读者朋友,还是专业研究者来说,都非常有必要。

第一部分

Euromaidan 的主要中层矛盾是集中在乌克兰是应该倾向于欧盟,还是留在传统的俄罗斯旧体系下。如由 Razumkov 中心所研究的结果(见图 2)所显示,乌克兰人民对于融合方向上有很大差距,约 4 成多的民众更倾向于欧盟,而也有 3 成多的民众希望乌克兰能够留在固有的俄罗斯框架下,中间意见的民众也是很大的一块。

(图片 2,登录时间 2014 年 2 月 23 日)

而在如图 2 这样的中层矛盾背后,却有一些深层的问题。图 2 所能看出的意见的不同很有可能是基于语言和历史的关系。如图 3 所示,在这个国家中靠近西侧的是大块的将乌克兰语为第一语言的国民,而在靠近俄罗斯一侧的却是俄罗斯语为第一语言的国民居多。而这个分布的比例也和民众观点比较吻合。

(图片 3,来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a/Ethnolingusitic_map_of_ukraine.png,登陆时间 2014 年 2 月 23 日)

图片 4 为 2010 年时选举时的分布,这个分布也能显示乌克兰内部按照语言和习惯的分化程度。CSMonitor 的

(图片 4,来源于 wiki,登陆时间 2014 年 2 月 23 日 )

记者曾在 2010 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形象得​描述了这个国家中两人分别以俄罗斯语为母语和以乌克兰语为母语的人在街头见面打招呼得“各说各话”的尴尬情况。在这篇文章也指出,在 2005 年亲西方的尤先科登上总统位置时,这个国家中 60%的电视节目是俄语的,40%是乌克兰语的。但是他 2010 年离职时,情况正好反了过来。可见在这个国家中语言和政治权利有密切关系。而有这样语言分化的问题和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不予以展开,我们聚焦现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除了前文图片 2 提到的中层民意矛盾外,另外一个中层问题是油管的问题,这是一笔可能世界最糊涂的账,每个来打这个算盘的都在算着自己心里小算盘。而这个种子在 2013 年中已经种下,到了 2014 年爆发出来。

其实在这个 2014 年爆发出来的事件中被过分简单划分为亲俄的现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也想和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来达成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但是俄国出于自己政治以及多重因素,自然是不希望自己的邻居加传统势力范围和欧盟走到这么近的地步,于是他们频繁发力,比如 13 年 8 月是俄罗斯联邦直接停止了所有口岸对乌克兰产品的进口。

于是在雅尔塔(就是历史上的那个 1945 年的雅尔塔)的一次经济论坛上,包括欧盟扩大委员会主席还有一群欧洲政客也都劝亚努科维奇他们能够转向投入欧盟怀抱。于是乌克兰前贸易部长 Petro Poroshenko 也许是因为这些频繁的压力对普丁的主要顾问 Sergei Glazyev 说了非常不合适的话,他说“我们的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 50% 愿意加入欧盟的怀抱,而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少于 30% 的国民支持更接近俄国的怀抱。而这一切都要谢谢你们,Glazyev 先生”。而原来是在旁听论坛的 Glazyev 也马上回应,“乌克兰当权者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以为俄国会在从现在开始的未来几年无动于衷,这事不可能发生。”

有一把自己小算盘的波兰(对波兰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就应该能够明白它在欧洲尴尬的位置,不展开。)外交部长 Radek Sikorski 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说:“俄国还以为自己能向 19 世纪那样操控邻居”,并说乌克兰只有加入欧盟的怀抱,俄国才会学会尊重乌克兰,并且他补充说“波兰和俄国现在的关系可好了很多,因为我们即是欧盟又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当这个问题还是问题时,人们都会以为能够施加压力,但是当这个问题终结不再是个问题时,他们就只能学会适应了“。

Glazyev 继续的回复也很实在,他表示如果乌克兰和欧盟达成任何自由贸易协定,那么俄国作为乌克兰的最大债权国,不能保证乌克兰未来国家的继续稳定运行(插话:前面就说了乌克兰本身问题很多,包括民族语言等各种不能融合的问题),俄国也不会继续对乌克兰进行任何帮助。”我们并不想进行任何勒索,这完全是乌克兰人民自己的事情,但是从法律上来说,和欧盟签订这样的贸易协定也违反了之前我们签订的协议。签署这样的协定只会给乌克兰社会带来不安宁和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

然而乌克兰还是在 2013 年 9 月和欧盟准备签订协议,而之前欧盟的政客都曾经表示过只有亚努科维奇在释放广泛被认为是出于政治原因而被囚禁的季莫申科(千万不要看到这,就断然和一些感性的作者一样将季莫申科就臆想为正义女神了)后,他们才会签约。但是一旦俄罗斯在这件事给乌克兰施加了这样的压力后,欧盟的政客们也放弃了这条捆绑道德要求,急切希望和乌克兰签订协议。

于是 10 月俄罗斯人再发力(请向上滚动回去看波兰那外交部长是多坑人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的老总 Alexei Miller 表示对乌克兰是否能支付欠俄罗斯八亿八千二百万美元的能源费欠款很担心。他说这事咱真得结一下账了。这一点就点到了要害。能源账本来在乌克兰就是笔内部矛盾重重的烂账。前总理 Mykola Azarov 说乌克兰在过去三年多支付了 20 亿美元的能源费,原因是前前总理季莫申科 2009 年和俄罗斯签订能源费时价格完全不公正的过高。而季莫申科这事又得扯到当年颜色革命尤先科 2005 年上台后和欧盟走得近,导致俄罗斯直接给乌克兰断气那事,后来为了恢复通气,价格签得肯定不容易。想必,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做一笔糊涂账了吧。

在俄国几把板斧砍下来的情况下,乌克兰经济第三第四季与去年同比极度下滑,10 月工业产品相较前年下降 4.9 个百分点,这已经是相较 8 月和 9 月较好的数据,这两个月相比前年分别下降了 5.6 和 5.4 个百分点。

于是 2013 年 11 月 21 日乌克兰政府因为各种压力不得不宣布暂停签署同欧盟的两个协定的准备,当晚基辅街头出现了抗议的人群。而到了这个地步,这个事件就已经没有办法受控制的方向上发展了。而直到 2014 年 1 月被迫再修恶法,则是彻底将此事件推向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但是真正起动了发动机是在 2013 年,进入 2014 年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事态还在继续发酵中,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理解这个事件的话,还有可能抽空继续写下去,其实 13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 月这段之间之精彩,是很值得一写的(包括从政治学观点上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但是目前笔者时间不够,所以请先将就。

最后来个彩蛋加总结:

这个事件中,最捡皮夹子的那人就是季莫申科。为什么呢?请看图 5。

(图 5,检索时间 2014 年 2 月 23 日)

图 5 中可见,直到 2014 年 2 月 20 日,季莫申科被释放消息出来前,她和这次事情的相关性就这么可怜的一点。实在无法理解那些感性的作家们是如何将这份功劳强加给季莫申科的(就因为一提乌克兰默认第二反应就是季莫申科?)。人有美好的容貌是件好事,也能很容易成为一个符号,混乱来临之后,过去在世界上是一个符号的人或许很容易捡皮夹子。她不但被释放了出来,而且又能站回舞台中央(而让她能站回中央的原因恰恰是她在一个正好的时间被释放了出来,当然这次完全无头引领的事件,可能也需要有一个符号来担当。)。事实上她一回中心位置,也的确迅速发挥她的世界影响,迅速先打电话给邻居默克尔,来巩固和稳定她的中央作用。

但是个人对她重回中心位置,表示很担忧。只要但凡查过她的轨迹的人相信应该也有同样的担忧。

总之,暂且收笔到这。真心希望乌克兰局势能够迅速稳定下来,人民能够回到经济建设中。虽然这个期望很难,乌克兰现在是被夹在了政治、经济、重建和自我定位多重夹缝中。

再次重申:撰写此文非常辛苦,一切权利归作者所有。联系方式:sobald@hotmail.d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