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末,中国密集进行党政官员和军方的人事调整,这一轮调整涉及的职位级别高,数量多,将对未来一段时期的政经走向带来深远影响。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gtrend)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本轮人事调整的不寻常之处。
【1】
党务系统在政治局分量空前加重。
原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调任中央统战部部长,这是本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调整政治局委员的分工。此次调整之后,中央政治局中负责党务工作的成员达到7人,占总数的28%,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中央政治局的25位委员中,最高领导人1位,国务院系统的5位(正、副总理)、国家副主席1人、全国人大2人,全国政协1人,中纪委1人,党务系统及兼任中共中央议事协调机构、直属机构负责人的7人,地方大员5人,军方2人。在党务系统工作的人数最多。
所谓党务系统官员,指的是在政治局中没有担任国家机构职务(或主要负责党的事务)者。目前,除由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纪委外,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党务系统官员的七人,分别是中央书记处排名第一的书记,统管宣传和组织、党建的刘云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和新任统战部长的孙春兰。中共中央五大直属部门(中宣部、中组部、中办、统战部、外联部)中,有四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政治局的正式委员,这种情况此前从未出现过。
在上一届政治局的25位政治局委员中,主要负责党务工作的有5人,与在国务院系统的人数相等。而在2002年以前,政治局委员中党务官员的数量还不如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数量。
由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政治局委员数量在增加还是减少,负责党务的官员在政治局中的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
从占比来看,在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中,负责党务的官员有所波动。1989年,政治局中负责党务的官员数量达22.2%,但在1992年之后,这一比例走低。在1992年到2002年间,还出现过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没有进入中央政治局或书记处,只是普通的正部级官员的情况。
2002年以后,党务系统官员在政治局中的占比较以往明显提高,在十六届政治局中,中宣部、中组部、中办负责人悉数跻身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党务官员的总数也增加到6人,在十七届政治局中由于时任中办主任令计划未当选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党务官员的数量有所回落。但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后,中组部、中宣部、中办三大部门负责人重新悉数“入局”,栗战书还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任政治局正式委员而非候补委员的中央办公厅主任,表明党权进一步巩固强化。
中国政治体系事实上存在三大主要支柱,党、政、军。在执政党方面,中央政治局的办事机构是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中央书记处书记实际上是总书记在党务方面的助手。在政权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国务院总理是政府首脑,副总理则是国务院总理的助手。军队则由军委主席执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政分工的格局基本形成,党主要管大政方针,而政府则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具体执行。
2012年11月以来,中共中央在各项具体政策层面的直接领导都在强化。党务系统在政治局委员中占比的提高或与此有关。
【2】
“大统战”格局隐现。
中国最重要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全国政协,全国政协主席是政治局常委中分管统战事务的,而全国政协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则辅助主席负责政协乃至统一战线的日常事务,虽然统战部长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但长期以来的排位都在第二位或第三位,很难定位为中共最高级的统战官员。
中共十八大之后,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令计划落马前的统战部长杜青林,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党的领导人”,并出任全国政协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在事实上是统战系统的大掌门。而孙春兰出任统战部长之后,孙春兰在统战系统中的地位高于杜青林,将成为中国统战事务真正意义上的“大管家”。
政治局委员兼任统战部长,有望提升统战工作的内涵,统战工作或将与国家安全、两岸关系等宏大命题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孙春兰本人曾担任过福建省委书记,有一定的对台工作经验,她担任统战部长后,对台政策是否会出现新的调整,尤其是高层对台胞的统战工作会否有新举措,值得重点观察。
如果在2015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孙春兰按惯例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28个成员中,将有3人(俞正声、孙春兰、杜青林)担任政协的正副主席。政协正副主席在中央领导机构中的成员占比将超过全国人大。
相较以往,俞正声担任政协主席之后,主管事务的范围有所扩大,在边疆问题上他一人身兼新疆、西藏两个协调小组的组长;在参政议政上他恢复了“文革”前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使政协成员有更多的直接参政议政渠道;在2014年8月的政协常委会上,政协还首创了邀请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到会与常委互动的会议形式,王岐山还现场答问。这些举措,都指向强化统战系统权力,做实政协参政议政功能。孙春兰任统战部长后,会在强化政协功能上有何作为,也是看点。
【3】
天津书记人事或延续惯例。
孙春兰离任天津市委书记之后,现任天津市长黄兴国代理天津市委书记。市长“代理”市委书记,以往多数情况下不会升任市委书记一职。最近的例子如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案发后,时任上海书记陈良宇被免职,时任市长韩正代理市委书记,到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入上海,接任市委书记,韩正不再代理。天津历史上的类似情况更早,1993年2月,时任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病逝后,市长聂璧初代理书记一个月,此后由林业部空降的高德占空降接任。
自1997年张立昌由市长升任天津市委书记以来,最近十七年天津还未出现过市长升任书记的情况。张高丽、孙春兰都是由其他省份的党委书记转任天津市委书记。今年如有外省省委书记调任天津,或将带来新的一轮人事联动调整。
当然,黄兴国未来出任天津市委书记的可能性也存在。他在2003年到天津之前,长期在浙江省工作,先后在台州、宁波等地任职。相较于全国其他省份,浙江经济最为鲜明突出的特点是民营经济活力丰沛,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也较高。具有浙江背景的干部有更强的市场化意识,对于天津这样的国有企业和重化工业占比较高的城市而言,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4】
少数民族干部首任国家财经部门负责人。
现年53岁的努尔·白克力在本轮调动后成为国家发改委正部级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据智谷趋势(微信号zgtrend)统计,这是首位在国家发改委担任正部级副主任的少数民族干部。
以往,少数民族干部调入中央政府工作,大多都负责民族宗教事务。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5位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过国家民委主任,而担任过民委主任之外的“内阁部长”的,只有原民政部长多吉才让(藏族)和原水利部长钮茂生(满族)等少数几人。而在国家发改委(含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央行等核心财经部门担任负责人或正部级的副部长(副主任)的少数民族,还没有过。
自治区政府主席实际上在新疆是仅次于党委书记的“2号人物”,但调到能源局之后,努尔·白克力成为中国能源管理的“一把手”。长期以来,一些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质疑者认为,虽然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少数民族干部实际上的成长空间有限,很少能够成为主政一方的党委书记,也不会在国家核心部委中担任要害职务,行政级别和政治地位虽高,但并并不一定有实权。但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这种现象正在发生明显改变。
自2002年回良玉成为政治局委员之后,高层基本底定了在中央领导机构成员中保有少数民族人士的结构。中共十八大之后,虽然政治局委员中没有少数民族,但现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杨晶(蒙古族)进入了中央书记处。杨晶此前任国家民委主任,但目前在国务院担任“大管家”国办掌门人,并进入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部门,少数民族干部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核心机要部门的地位在提升。
努尔·白克力担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则是少数民族干部首度进入到最核心的财经主管部门担任负责人。这一任命和杨晶担任国办主任一样,具有明显的指标意义。努尔·白克力出生于1961年,相较于目前的其他少数民族代表政治人物杨晶、巴音朝鲁等有明显的年龄优势,他有望更上层楼。
努尔·白克力任国家能源局长,或释放出国家能源政策将更紧密地与“一带一路”战略结合的信号。
【5】
雪克来提·扎克尔成近年来最年长新疆主席。
接替努尔·白克力出任新疆政府代主席的是原新疆人大主任雪克来提·扎克尔。这是1985年以来新疆首位转任自治区政府主席的人大主任。雪克来提·扎克尔是文革后新任新疆主席中最年长的一位,生于1953年的他现年61岁。而他的五位前任出任自治区政府主席之前都不满60岁,其中司马义·艾买提和努尔·白克力出任自治区政府主席时分别只有44岁和46岁。
相对于他的前任,雪克来提年龄更长的背后,是更加丰富的从政履历。他担任过乌鲁木齐市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人大主任等职务,兼有新疆自治区和兵团的工作经验,还曾在全国人大机关工作,是历史上第一位曾在中央机关工作后回任新疆主席者。这反映出近年来人事调动中中央和地方双向交流持续增加的趋势。一个官员兼有在地方和中央的工作经历,将对其的升迁有更大帮助。
据大公网报道,雪克来提的父亲阿卜都拉·扎克洛夫曾任原新疆省人民政府秘书长,新疆自治区成立后又担任过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和党委常委。雪克来提以61岁的年龄新任新疆主席,政治上的可靠应是重要的加分项。此外,雪克来提先后毕业于湖北江汉石油学院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系,他的学位都是在内地取得的,这也是此前新疆主席中未出现过的现象。这反映出,兼有内地和新疆、中央和本地生活和工作经历的复合型少数民族干部,将受到更多重用。
现任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有从事轻工业工作的经验,还曾担任过交通部长,而雪克来提则长期在新疆负责经济工作。张春贤、雪克来提的新搭档在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尤其是将“一带一路”战略与新疆经济整体协调、可持续增长之间结合起来的作为如何,又是一个看点。
【6】
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接替转任文化部长的雒树刚,出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
黄坤明曾有在福建、浙江两省工作的经历。现任最高领导人在福建、浙江两省工作期间,与其有工作上的交集。据智谷趋势统计,与黄坤明情况类似经历的官员,升迁到正部级及以上的至少有十人。除现仍在闽、浙两省任职的夏宝龙、李强、乔传秀、张昌平四人外,其余六人均在中央部委或其他省份得到升迁,情形如下:
去年以来,传统的宣传系统权力进行了重新结构。过去,从事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是中央宣传思想领导小组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文明委)。目前,在宣传小组和文明委之外,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最高领导人亲自兼任组长,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信办)也事实上成为网信小组的办事机构。黄坤明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之后,兼任中央文明委办公室(中央文明办)主任,事实上负责中宣部日常事务;而网信办主任鲁炜则负责互联网日常监管。黄坤明曾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有管理媒体的经验;而鲁炜则是新华社出身,本身有丰富的媒体运营经验,善于对外宣传。黄坤明和鲁炜的组合,成为最高层在媒体管理领域的 “左膀右臂”,未来主流舆论或更加凸显。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不得删除“智谷趋势”及微信号,违者必究。)